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摸出自己的咖啡味道 不斷地試探你的舌尖~~

你如果一直不停地再找尋自己衷愛的豆子;如果你對單品咖啡的風味與特色已瞭若指掌,我想⋯你一定膩了單品咖啡的個性風味,建議您嚐試進入調味 (Blend) 咖啡的舌尖體驗。

調合配方咖啡豆,想必一定是由多種咖啡豆調配混合而成, 經過不同比例及口感相異或相近咖啡豆的 調合,能讓原來單品咖啡產生「與眾不同」,單單風味上的獨特,通常還不能滿足調豆師的要求,因為除了獨特,如果它的風味藉由調合而激盪出耀眼的光芒,讓人驚嘆、使人再三回味!

調豆拼配時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

1/ 拼配用的單品咖啡豆應該選用各具特性的咖啡豆,避免使用風味相似的咖啡豆。每種咖啡生豆的產地都有卓獨特的個性化味道、也就是《地域風味》

選擇單品豆可以從兩方面考量:

A) 品種特性:

       I) 舊世界/新世界咖啡品項

       II) 鐡皮卡與波旁洐生的兩大體系/ 

          鐵皮卡味譜溫和柔順;波旁則酸香厚實多變。


B) 後製方法: 

 生豆處理方法:即生豆是採用水洗法處理還是日曬乾燥法處理,甚至於特殊蜜處理法.厭氧發酵等々都與咖啡豆風味有很大的關係。

咖啡豆的風味:指咖啡豆風味中的酸、苦、甘、醇哪一味比較突出,或各方面比較均衡的中性豆。


2/烘焙度拼配和比例

   淺焙)  淺焙咖啡有著淡咖啡色、棕褐色的外觀,且烘焙後的豆子油脂較少,是所有焙度中酸質最明顯且最鮮明的咖啡,但咖啡豆就是咖啡果實的種子,所以咖啡有酸味是很正常的,而酸味刺激與讓人不舒服則不正常。

風味特性:花香、水果香氣、甜香氣明顯、酸質較高、甜感略少、醇厚度低。 整體風 味-側重於大量香氣及酸質的前段表現,口感輕盈明亮

中焙) 中焙咖啡較淺焙有著更深褐色的外觀,咖啡的油脂也可能在表面就看得到。這種焙度的咖啡讓烘豆師引出咖啡風味及香氣外,還能平衡酸質與醇厚度,一樣能從中焙咖啡品嘗到咖啡原始的風味,但咖啡鮮明的酸質會因為烘焙過程而被飽滿的醇厚度取代。

風味特性: 烤堅果、巧克力、甜香,酸甜平衡,醇厚度中等。

整體風味-均勻表現出香氣、口感與甜感,層次較淺焙不鮮明且特色較不易表現

深焙) 深焙有著深褐色甚至接近黑色的外觀,呈現出像巧克力的風味,可以在外觀看到咖啡的油脂。當品嘗深焙咖啡時幾乎只能喝到烘焙時產生的風味,咖啡淺焙時的鮮明酸質會被深焙的醇厚度所取代。咖啡在深焙階段,其原始風味幾乎會消失,很難在深焙咖啡中喝到咖啡的地域性風味,或是批次處理的風味特性。

風味特性: 焦糖、香料、木質、煙草or煙燻、酸味低、甜度扎實,醇厚度高。

整體風味-側重後段甜感和口感。香氣較呆板,口感醇厚但風格不明顯



3/ 參與拼配咖啡豆種類的數量和比例

既然是拼配,自然是指三種以上的單品豆拼配,但一種特殊的例子是也可以把不同烘焙程度的同種咖啡豆拼配在一起,甚至可以把同種咖啡豆的new crop與aged coffee或old crop拼配在一起,所以在拼配中所指的種類已經不是狹義的咖啡品種了,而是廣義的延伸到了咖啡的風味。拼配時一般採用3~6種咖啡豆,過多的種類會無法表現咖啡獨特的風味。

拼配咖啡一般不採取 1:1 :1 的拼配比例,因為這樣可能會互相抑制對方特有的風味,所以拼配時要有主次之分才能拼配出比單品咖啡更美妙的味道。如果希望拼配出的咖啡味道複雜多變,可以減少主題原豆的比例,反之亦然。


不斷地嘗試探你的舌尖:調豆需要有配方比例,從單品的原有風味再加進一點不同元素的其他咖啡豆,就值得咖啡人細細品味,每一次稍許不同的配方也會出現差異性的改變,義大利花神咖啡90種不同咖啡豆的完美配方,被咖啡公司當成無上的至寶,風行至今。長久以來這種調合的手法,完完全全掌握在咖啡調豆師手中,配方調豆因而染上一層神秘的罩紗 。 



2020年8月27日 星期四

【為什麼企業二代接班都是選擇開咖啡舘?】

《蘋果主要供應商逃出中國 歌爾聲學開第一槍》
   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的歌爾聲學公司打算把AirPods的生產轉移到越南。以設計、生產製造、銷售及售後服務垂直整合之競爭優勢於聲學領域居於領導地位的歌爾聲學國際化經營脈絡遍及世界各地。CEO姜龍向由加拿大返國的兒子Tony説: 「你拿一千萬、去開一間咖啡館試試⋯」



契子 )
廈門航空創辦董事之一的長公子邀他大學同學負責經營Carls Café SCA全球杯區域競賽的廈門賽事點 



契子 )
盈科律師事務所梅向榮創辦人誓師成立咖啡事業,將中辦公室騰出開設咖啡廳的空間

 

契子 )
大陸作家王森創辦咖啡夢想學校,是在台灣開設咖啡館的第一人, 咖啡館取名為 [餘波未了] !

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參差文化創始人[王森] ; 他編著《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一書, 銷量逾50萬冊。 為咖啡愛好者開辦參差咖啡學校,自許為校長並聘選咖啡師任課開店指導。 培養過全國各地近2000名咖啡學員,學員店已經接近800家。面世作品還有《因為有你,所以參差》《夢想是這樣成真的》、《餘波未了》 ….


為什麼企業二代接班都是選擇開咖啡舘?
因為…

1.規劃創立品牌.策略展開與執行

2.掌握消費行為.透視買賣的模式

3.面對風險管控.危機預見與處理

4.精準成本分析.財務報表與展望



最後不管有沒有成功都可以做為企業形象館~~

歡迎每周三下午報名  三三咖啡天使營
報名專線: 0963060308 
 ... 聽 王博講咖啡


理範全球時尚技藝學院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6296103
交 通 南港展覽館站轉 文湖線
「葫洲站 」2號出口 250公尺處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解析理範手沖準則的原理方法與應用

咖啡師: 林敬崴 / 結業報告 

甚麼是理範溫感手沖準則 ?

1)      沖泡流程:2次的悶蒸+1次的長時間注水
2)      粉水比:1:15
3)      手沖壺溫度:88
4)      刻度選擇:3.5
5)      沖泡時間:2:30~3:00
6)      注水方式:由中心往外繞圈


實驗假設:

1/ 濾杯款式會影響手沖的因素探索
2/ 沖煮時間長短影響咖啡因素   
3/ 若使用88℃以外的溫度 效果如何
4/ 注水的穩定對手沖咖啡的影響?

手法測試:

1/ 悶蒸影響咖啡的因素
2/ 注水的路徑對手沖咖啡的影響
3/ 粉牆影響手沖咖啡因素

[結論
萃取率的影響因素 - 4T(Temperature, Timeframe, Turbulence, Treatment)

1/ Temperature Control水溫掌握:
85°C~90°C開始沖煮水溫是必需要掌握的,每一溫層都會有不同的風味被萃取出來,忽高忽低的水溫都可能是新發現。

水溫越高,咖啡淬取越容易,苦味相對較容易出現。
低水溫可以避免苦味,容易達大酸甜平衡,卻也容易造成萃取不足。
建議水溫88-90℃,過高過低都容易造成風味上的缺失。
各溫層的比較:
甜感: 88度表現最好; 93度與100度皆無甜度
酸感: 88 85 度酸質最好
苦感: 100 度最強 79度與93度苦感也很強/ 88度無苦感 / 8385皆略有苦感
澀感: 100度與93度從頭至尾皆為澀感


2/ Timeframe 時程/萃取時間掌握:
應用各種沖煮方法,要在其較佳萃取時間內萃取出18~22%萃取率,重要在全程冲煮控制。
a.沖煮時間太短咖啡風味容易單薄
b.沖煮時間太長咖啡風味容易過萃
c.230~3分鐘內沖泡咖啡較易呈現咖啡風味
d.根據咖啡豆的風味特性調整沖煮時間
e.沖煮時間設定在230秒是最容易萃出咖啡甜度

3/ Turbulence Control律動
沖煮過程水勢大小高低衝擊的韻律:如手沖濾壺注水位的高低沖出應有的萃取率; 又如塞風攪拌,手沖水柱沖水強度等都是為達到萃取所必須柔順韻律。

    翻攪程度
              大水柱容易造成咖啡粉過度翻攪而過萃。
    繞圈方式
    大圈注水使得味道較為明亮
                      小圈持續於中心注水,味道會較為飽滿

    每次斷水都會使得咖啡浸置,口感會更飽滿,但也可能因此過萃
    控制水流進而決定沖煮時間及水位高低
    大水柱會使咖啡牆高度增加,風味會較為明亮,卻也可能因此萃取不足。

4/ Treatment Control 法度/手法穩定度:
沖煮過程讓水均勻經過每一顆咖啡粉末,同時從初始到結束的一致性(水溫、水量、高度、力道) 都是萃取的細節,比如說手沖穩定的水柱就是這個道理。

-          「悶蒸」的目的?
「目的為為了確保熱水的流通通道」。當熱水滲入咖啡粉時,會使多孔質的咖啡粉開始膨脹,讓咖啡粉呈現打開的狀態,當熱水通過咖啡粉內部後,會同時進行預熱的動作。
「悶蒸」可以說是萃取前的前置動作。

-          建立咖啡粉牆
粉牆高低
      a) 建立高粉牆可以很好的萃取甜度
b) 粉牆高度太高容易萃取不足(建議8分滿)
c) 低粉牆口感上較濃厚純度足
d) 粉牆高度過低容易導致過萃

粉牆厚薄
a) 製作厚粉牆需在中心長時間繞圈注水
b) 厚粉牆口感較厚實濃郁
      c) 容易有過萃的可能
d) 一般粉牆較容易萃取咖啡的甜度口感偏輕薄


我的心得
1) 手沖咖啡充滿很多種不同的玩法
2) 理範手沖SOP更像是一種做咖啡的邏輯
3) 手沖細節會影響咖啡的呈現與風味
4) 一種咖啡豆可以創造出不同的風味
5) 沒有一種最好的手沖方法但會有自己喜歡的手沖風味與方法


理範咖啡師研究報告具著作權,引用本文請載明出處. 

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虹吸壺是Loeff所發明的~~錯了!

虹吸壺的歷史和入門

享譽咖啡界的茵赫特莊園,在其官網的資料中宣稱,直立型虹吸壺是1830年代,由時居柏林的Loeff所發明。
其實幫貝多芬整理傳記的Anton Felix Schindler小提琴家,據他記載中提到貝多芬早在去世的十幾年前,已經擁有一台玻璃咖啡壺,並常用它來煮咖啡。西元1827,貝多芬去世的那一年。因為1827那一年,普魯士(當時德國還未形成統一的國家)一份出版品中,已經出現了上下都使用玻璃,形似蒸餾器的虹吸咖啡壺的插畫,很明顯,那就是今日直立型虹吸壺的前身。

可見,直立型虹吸壺至少在1817之前已經存在,只不過那個年代的資訊不像今天這樣暢通,不同地區的人,往往不知道別人是否已經研發了類似的產品。此外,那時也還沒有「德國」這個國家;今日的德國在當時,仍是分裂的大大小小城邦,如普魯士、巴伐利亞等,所以不像英國或法國那樣,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專利制度,也因此缺少了正式的專利文件。

在文獻中,直立型虹吸壺的第一份專利權,是1842年,由法國一位居住在里昂(Lyons)的女士,Madame Vassieuxnee Massot,所取得,專利號碼是No.13,013(見圖1) 當時申請虹吸式改良專利的人非常多,但是真正商業化成功的則是法國的Vassieux夫人的虹吸式壺設計!(上面還有個法國皇冠般的球)。


虹吸式咖啡壺在法國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始終沒有等到紅透半邊天的好機運。20世紀中期,它分別被帶到丹麥和日本,才算初嘗走紅滋味。


Napier壺,其出現的年代約在1840年左右,這一點大致沒有爭議;最近《COFFEE MAKERS》書的第113頁,兩位作者,Enrico Maltoni Mauro Carli 宣稱平衡型虹吸壺是蘇格蘭造船工程師,Robert Napier1840年左右所創造。
可是,研發者是誰?是Robert Napier 還是他的兒子James Robert Napier
Robert Napier17911876)是一位造船工程師,在1840年之前,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Glasgow)成立公司,製造船用引擎。他的兒子,James Robert Napier18211879),也是公司的員工,直到1842年,Robert Napier才將公司交給兒子掌管。在接掌父親事業之前,James Robert Napier另外創設了一間專門生產廚房用品的小公司,Napier平衡型虹吸咖啡壺,就是1840年前後,由這間小公司推出來的產品。不過,Napier壺並未申請專利,倒是19世紀的後期,有人在Napier的原始設計上作一點小更動,卻申請了專利。例如1890年申請專利的Robertson壺,只不過在Napier壺上加裝了水龍頭,使傾倒咖啡不必拆下金屬管;又如後來利用槓桿原理,能自動熄滅酒精燈,少掉手動熄火這項操作的皇家比利時壺。

日本人把虹吸咖啡發揚光大

日本人喜歡虹吸壺的萃取技術,他們一板一眼認真推敲咖啡粉粗細、水和時間牽一髮動全軍的複雜關係,發展出中規中矩的咖啡道。

唯美主義的丹麥人卻重功能設計,50 年代中期從法國進口虹吸壺的彼德. 波頓(Peter Bodum),因為嫌法國製造的壺又貴又不好用,跟建築設計師 Kaas Klaeson 合作,開發了 Bodum 第一支造型虹吸壺,並以「 Santos 」的名字問市。

虹吸式咖啡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總帶有一絲神秘的色彩,在台灣的咖啡發展歷史中,虹吸式咖啡壺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所謂的研磨式咖啡(義大利式濃縮咖啡)大行其道,相較之下這種虹吸式咖啡壺需要較高的技術性,以及較繁瑣的程序,在如今分秒必爭的工商社會裡有逐漸式微的趨勢,但是虹吸式咖啡壺所能煮出咖啡的那份香醇是一般以機器沖泡的研磨咖啡所不能比擬的。

一般人經常對它是一知半解,甚至帶有錯誤的印象,通常有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是有人對它戒慎惶恐,另一種說法呢?就是認為使用虹吸式咖啡壺不過是把水煮開、咖啡粉攪一攪就好了;除此之外有人認為虹吸式咖啡壺看起來很危險的樣子,其實只要是不當的操作每一種咖啡的煮法都有隱藏的危險性。

虹吸壺入門
作為虹吸新入門,該如何開始呢? 

1) 挑選適合自己大小的虹吸壺
     
每次煮12杯(每杯約130cc),買2人份syphon (TC-2)
     
每次煮23杯,可買3人份的syphon (TC-3)
     
每次煮4杯以上,可以買5人份的syphon (TC-5)

2)
挑對豆子
      
最好知道豆性。至少要知道豆子新鮮與否,要不,你如何確定是煮不好呢,還是豆子太爛?拿深焙的義式豆來煮虹吸就像拿淺焙的摩卡豆去煮Espresso一樣。如果是新入門的朋友,關於挑豆子一時不能拿定主意的話,建議多多研習咖啡知識,畢竟適合虹吸式的豆子與烘焙火候有很多的選擇。

3) 咖啡
粉粗細
    
一般來說,煮虹吸的豆粉粗細刻度大約用小飛馬3號到4號之間為宜,咖啡的濃淡程度可以由咖啡粉量來控制。一般來說煮一壺咖啡粉水比1:15 也就是20g的咖啡煮出300cc的水量,當然根據個人的飲用習慣不同而不同。


4) 基本步驟:
(1)  [上火
          燈火於下壺煮水, 水開始上升到(1/3) 100CC,用竹木攪拌棒前後左右攪平後,使用60秒沙漏開始計時

(2) [攪拌
          第一次輕拌 咖啡剛開始沸騰沸騰時,順時針均勻攪拌三下
          第二次是在沙漏的50秒左右進行最後一次均勻三次攪拌。

(3) [冷卻] 迅速用準備好的濕毛巾包住虹吸壺下座,使咖啡迅速冷卻

(4) [完成]
A) 萃取好咖啡後,必須要輕搖上座杯身,慢動作左右搖晃上座輕輕將上座拔起,不能過於用力造成上座破裂。

B) 萃取好咖啡後,要讓上座的咖啡粉形成圜丘狀,突顯這次咖啡的成功

C) 將萃取好的咖啡倒入已經熱杯好的骨瓷杯即可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ESPRESSO甜蜜點萃取之艾爾鐵則


精品手沖咖啡蓬勃發展的今天,義式咖啡絲毫不受影響,而espresso的口感與味道更凸顯其地位,espresso是一杯咖啡的基石,其質量與味道,直接關係到一杯咖啡的好壞!在國際WBC咖啡師大賽上,espresso的製作也是一大重要賽點,全世界的咖啡業內人士與咖啡愛好者,都將目光鎖定在這隻有30cc的金色液體上,由此其重要性就可見一斑!

根據義大利國家咖啡學院所規範的基本設定:

1 容量。咖啡的量是lounce(包含了crema在內,在25~35ml之間)

2 水溫。使用水溫為90.5~96度的水萃取。

3 氣壓。氣壓為8.5~9.5個大氣壓

4 時間。萃取時間在20~30

5 時差。每款咖啡的Espresso萃取時差在5秒之內。

6 咖啡杯。Espresso必須被撞在60~90ml的容器,帶一個杯耳的專用咖啡杯。專用的咖啡杯有個獨特的名字叫demitasse cup.




黃金萃取率(Golden rule):描述提取濃縮咖啡的理想時間和容量的常用詞。義大利國家咖啡學院提供了理想濃縮咖啡特性的實用定義,儘管這些參數更象「黃金規律」,簡單定義是:使用大約18-20克咖啡在22~27(從流出咖啡液算起)產生60毫升的雙份濃縮咖啡。

ESPRESSO 萃取之Al's Rule(艾爾鐵則:甜蜜點公式)

Al CritzerEspresso萃取的理解,現在已經成為歐美最有共識的Espresso觀念:
30cc/ 30sec得到一杯完美的Espresso的結果為出發點。這二個數值當然視豆子而定,烘焙方式、烘焙度、配方比例的差異自然會導致基準點的變動.


濃縮咖啡的:SingleDouble Triple Ristretto and Lungo

目前對於Espresso的一般定義為:

n  Single Shot 一份標準的Espresso7-8公克的咖啡粉所得出的1盎斯(30ml)咖啡。Single: 7-9g, 1oz (30ml), ≤25sec.

n  Double espresso指的是14-16公克的咖啡粉所得出的2盎斯(60ml)咖啡。這樣的定義至今在義大利與大部份的歐洲國家仍舊通用。Double: 14-16g, 2oz (60ml), ≤30sec.

n  Triple: 21-24g, 3oz (90ml), ≤45sec.三份的粉杯 也沒有用三叉頭的把手 所以最多也只能做到兩份 變成飲用者 如果要濃一點 或是大杯一點

n  Ristretto原本只能應用於手拉式義式咖啡拉霸機,是指以相同的水量,但較短的時間做萃取。由於現今的義式咖啡機多由自動控制取代,所以Ristretto的定義改變為萃取較少分量的濃縮咖啡。 Ristretto可以簡單的解釋為『短淬濃縮咖啡』。

n  Lungo: 萃取時間延長:指的是“用比正常量多一倍的水

[分析]

濃縮咖啡的:SingleDouble and Ristretto

當我們聽到客人說:「我要一杯Espresso」時,我們多會加問:

「請問您是要SingleDouble,還是Ristretto?」

目前對於Espresso的一般定義為,一份標準的Espressosingle shot)由7-8公克的咖啡粉所得出的1盎斯(30ml)咖啡。以此類推,Double espresso指的是14-16公克的咖啡粉所得出的2盎斯(60ml)咖啡。這樣的定義至今在義大利與大部份的歐洲國家仍舊通用。

原本的Ristretto只能應用於手拉式義式咖啡機,是指以相同的水量,但較短的時間做萃取。由於現今的義式咖啡機多由自動控制取代,所以Ristretto的定義改變為萃取較少分量的濃縮咖啡。 Ristretto可以簡單的解釋為『短淬濃縮咖啡』。

在半自動義式商業咖啡機普及之前,商業市場是用拉Bar的咖啡機。 咖啡淬取的時候,把那個桿(Bar)拉下來,咖啡就會流出。這種手動咖啡機在很大程度上會使流出來的咖啡時間縮短,這個就是最初意義上的RistrettoRistretto(或稱corto)的定義不十分明確,一般而言、ristretto使用雙份甚至三份的濾器,也就是說14-21克的粉,卻僅萃取25-45ml的咖啡。因此理論上,ristretto的口感與香氣上會較一般標準的single/double濃厚。

簡單的說:Ristretto在義式咖啡的領域中屬於短萃取」。目的是減少蒸汽與咖啡粉的接觸時間,藉以減少濃縮咖啡的焦苦味,萃取出來的咖啡中也含有較少的咖啡因,但不影響咖啡油脂(Creama)的產出。也可以藉此獲得較為厚重的口感。

所以Ristretto是不加入標準量那麼多的濃縮咖啡,提取時間縮短。一般double esspresso的量為60ml(2oz),不過double ristretto就相對少一點,一般為45ml(1.5oz)


Ristretto有下列三種製作方式:

方式一:使用較細的研磨刻度。

以更細緻的研磨,搭配正常力道的填壓在30秒內製作出少於正常萃取量1/4的咖啡液從而得到口感更豐富也更濃郁的濃縮咖啡此方式製作出的單份Ristretto約為22ml

Double Ristretto約為45ml

[解釋]較細的研磨刻度,會造成咖啡餅中的空隙減少,在萃取時能夠通過的水較小,所以在相同萃取時間下,咖啡的量自然較少。但也有可能造成更糟的風味,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使用中低等級的磨豆機。因為中低等級的磨豆機研磨出來的咖啡粉容易粗細不平均。

方法二:提前停止萃取。

以正常的研磨,搭配正常力道的填壓

在更短的時間內(15-20)即停止萃取

此方式製作出的單份Ristretto約為15-20ml

Double Ristretto則約為30-40ml

[解釋]這種方法只是單純的將普通的濃縮咖啡萃取時間縮短,如此便可以由較少的水量只萃取前段的部份。這種方法所做出來的Ristretto與方法一的差異不大。由於不需時常變動磨豆機的刻度,較廣為使用。

方法三:介於前兩者之間。

以正常的研磨,搭配力道更重的填壓延長水分停留在咖啡粉餅內的萃取時間從而在30秒內製作出少於正常萃取量的咖啡液通常會設定在咖啡粉/液比為1:1

也就是單份為7-10ml,雙份則為16-21ml

[解釋]這種方法不需要更動磨豆機刻度,但需要使用重填壓。重填壓同樣會造成咖啡餅中的密度增加,所以同樣可以達到減低水量的效果。可以獲得比方法一更好的口感跟風味,且不需要調整磨豆機刻度。



[總結] 濃縮咖啡的:SingleDouble Triple Ristretto and Lungo

目前對於Espresso的一般定義為:

n  Single Shot 一份標準的Espresso7-8公克的咖啡粉所得出的1盎斯(30ml)咖啡。Single: 7-9g, 1oz (30ml), ≤25sec.

n  Double espresso指的是14-16公克的咖啡粉所得出的2盎斯(60ml)咖啡。這樣的定義至今在義大利與大部份的歐洲國家仍舊通用。Double: 14-16g, 2oz (60ml), ≤30sec.

n  Triple: 21-24g, 3oz (90ml), ≤45sec.三份的粉杯 也沒有用三叉頭的把手 所以最多也只能做到兩份 變成飲用者 如果要濃一點 或是大杯一點

n  Ristretto只能應用於手拉式義式咖啡機,是指以相同的水量,但較短的時間做萃取。由於現今的義式咖啡機多由自動控制取代,所以Ristretto的定義改變為萃取較少分量的濃縮咖啡。 Ristretto可以簡單的解釋為『短淬濃縮咖啡』。

n  Lungo: 萃取時間延長:指的是“用比正常量多一倍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