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 星期四

《經典手沖之作》濾式咖啡的發明與進化

講到手沖,也許因為日本手沖咖啡的普遍,讓許多人誤以為手沖是日本人發明的。 但事實上,發明手沖的不僅不是日本人,還是咖啡歷史中罕見的女性人物。

喝咖啡的古老時代流傳著衣索比亞、阿拉伯與土耳其式的咖啡,這些是不濾渣的傳統咖啡!直到1908年德國的家庭主婦梅莉塔‧斑姿(Melitta Bentz)發明使用濾紙過濾咖啡粉渣的技術,解決以往濾布殘粉與清潔不易等問題。 隨後,梅莉塔夫人又發明了陶瓷濾杯,並為濾紙和濾杯申請專利,成立梅莉塔
公司(The Melitta Company),不斷將產品推層出新,加以改良,至今咖啡器材界仍是領域中的經典品牌。梅莉塔更打破了世俗對於傳統女性的界定,創建這家百年歷史的公司也在咖啡歷史上名留青史。


#發明了第一張咖啡濾紙
梅莉塔·斑姿、她一直試圖尋找一種過濾咖啡的方法,直到有一次用了她兒子包午餐用的吸墨紙作為咖啡的濾過紙、此後她為自己的發現申請了專利並開設了一家公司,聘用自己的丈夫和兒子作為第一批雇員。

梅莉塔1873年出生於德勒斯登,身為家庭主婦的她喜歡 Schälchen Heeßen(薩克森方言是指一杯咖啡eine Tasse Kaffee 現煮的咖啡) 但她是一位完美主義者,非常討厭留在殘留在齒縫間的咖啡渣。 終有一天她突發奇想,在銅碗底部打了一個孔,從兒子的書包里拿出一張吸墨水紙放在上面,沖入熱水,頓時醇香的咖啡便透過吸墨水紙滴入壺中。她就這樣發明了能濾渣並保留醇正咖啡香的濾泡方法。

#意外地做出了全世界第一張咖啡濾紙。
墨水紙製成的濾紙質地輕薄,成本低廉、用完即丟免清洗,也可完全過濾咖啡渣,使咖啡更加順口,梅莉塔於是為自己的濾紙與濾杯申請了專利,並且在同年成立了梅莉塔公司(The Melitta Company),器具更是不斷地推陳出新,在1920、30年代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商品,一直使用至今。

不過隨著義式咖啡機的逐漸普及,以及在80、90年代,代表咖啡商業化與美式快速文化的星巴克崛起,手沖咖啡在歐美國家逐漸沒落。 直到最近十幾年來第三波咖啡浪潮,手沖咖啡於是再次興起,又與日本慢生活的「禪」結合,強調沖煮過程中自我的探尋與享受,逐漸傳遍世界、並且在台灣流行。

梅莉塔所發明濾紙和濾杯也一再的被世人探討與改革,日本企業尤為大宗。HARIO、KALITA、KONO履有銘器上市。
如:
HARIO V60經典系列:快流速的香氣王者

Kalita波佐見燒:設計良好的新式梯形濾杯

KONO六肋濾杯:強化層次的大變速濾杯

這股風潮的帶動下,連第三波咖啡的領航者 [BlueBottle] 也不遑多讓地推出波紋濾杯讓咖啡萃取更均勻,咖啡師可以更專注在微調的敏銳度。

連帶的日本三洋產業公司過去50年來謹守品牌代工,近年來積極切入自我品牌推出[CAFEC]系列產品,尤其是兩面皺紋的慢濾紙,獨步業界。

#沖煮壺更是兵家必爭

沖煮壺器使得濾壺內每一處的咖啡粉能夠均勻的碰觸到熱水,防止部分萃取過度嘴壺的粗細是水流穩定度的最重要因素。

Kalita Pot 900宮廷壺
日本的職人工藝,壺身銅製,高效能的導熱,保溫也屬於一流等級,是所有手沖玩家的首選,壺內層鍍上一層鎳,潮濕的氣候也不會生鏽,屬於細口的壺嘴,出水穩定。外表則像是歐洲宮廷的古典氣息,優雅、浪漫、耐看不退流行!

Kalita 琺瑯壺 大嘴鳥
大嘴鳥裡的代表作,也是琺瑯材質的經典,杯身有著濃郁典雅的古典風,復古造型搭配柔美線條,融合古典現代。水柱大小需要自己控制,水柱的大小搭配能使咖啡的層次更加豐富細緻。

田口護咖啡大師專用手沖壺
田口護為日本咖啡傳奇,也參與了YUKIWA M5廣口手沖壺的設計,設計點在於手把上有透氣孔可以幫助散熱,壺蓋有鍊住壺身,且此款手沖壺為手工打造,因此也造成每個杯子可能會有坑疤。 田口護先生一直致力於發展手沖咖啡,在日本各地教導後輩如何沖煮咖啡,是日本的咖啡傳奇。

月兔印琺瑯壺
日本最經典的琺瑯器皿品牌,深受咖啡圈喜愛,外型放在桌上就像是個裝飾品,月兔印琺瑯壺可以直接在瓦斯爐上加熱,但並不適用於電磁爐以及微波爐。月兔印都是由人工上釉料,看得出月兔印的用心,屬於削平式寬口壺嘴。

BONAVITA 恆溫控制壺
BONAVITA在多項咖啡手沖大賽被使用,使用英國 STRIX 溫控系統。設計給專業手沖咖啡需要精密溫控,是市面上普及性最高的溫控咖啡手沖壺。

HARIO 雲朵不鏽鋼細口壺
日本老牌 HARIO,屬於細壺嘴可以輕易控制水量,也受到許多專業手沖咖啡者的喜愛。漂亮的波浪紋像似雲朵般,配合手把的造型相輝映,外表內在兼具,不銹鋼材質,可以適用在電磁爐上的手沖壺。

手沖咖啡總有 《經典之作》
流速學問大!
哪一種咖啡濾杯最適合你呢?
反正追求慢速度是萃出極致咖啡香的不二法門!



2019年5月25日 星期六

手沖咖啡技法與山門流派大觀 (九大流派)

提到手沖咖啡的技法, 大約可以歸納為九種手沖方法,分別有:禪心風、火山沖、隕石沖、金澤流、一刀流、三刀流、壓粉沖、攪拌法以及點注法。





1. 禪心風 (本格派)

萃取手法:本格派禪心風講究[和、清、寂、靜] 以極慢的手法將水流注入中央咖啡粉層,範圍逐漸擴大。避免太大的擾動,形成悶蒸達30秒。待咖啡粉浸濕後,底層滴出些許咖啡,即可從中後段開始轉換成極細水柱由中央向外圍繞圈,將釋放出的芳香物質與咖啡液融合。



2.火山沖

萃取手法:不斷在中央處小範圍畫圓,造成不斷重複悶蒸的過程。前段的反覆悶蒸過程可長達三分鐘,是過度萃取的,後段會控制加大水流,造成萃取不足,去調整前段過萃的咖啡液。所以需要很長的搖壺時間,令前後段咖啡液充分融合。



3. 隕石沖

萃取手法:在注水過程里,利用水流不斷把中央的粉往邊上推,做出一層一層被隕石撞擊而成的隕石坑的效果。悶蒸過後,注水至覆沒粉處,不多不少,然後逐步縮減注水範圍,直至中央處,期間不可令水量注入過多,導致水淹沒上層,也不可在水分萃干後注水。對沖煮者把握注水的時間和注水量,以及手法,具有極高的要求。對於粉量及萃取時間則並沒有太高要求。



4. 金澤流

萃取手法:金澤政幸為被視為金澤流的始祖 此種手沖方式採先悶蒸,後面則是採有如蜻蜓點水式的斷續點滴注水,萃取出濃度高的咖啡液。使用這種手沖法需要使用鶴嘴壺,加以控制住水量,其重點在於以緩慢的注水方式,加強萃取在前段的咖啡最佳風味,取代容易出現咖啡雜質和苦澀味的後段


5. 一刀流

萃取手法:在悶蒸過後,一次不間斷的注水,可以做到令咖啡粉不斷浸泡在水分里,滯留液充分把咖啡粉內的芳香物質釋出,水流流速不斷增加,在水量漫過濾杯前,減少水流。



6.三刀流

萃取手法:分段萃取,一刀流延伸的一種沖煮方式,把一段水,分三段注入; 一刀流的延伸手法,但減少了濾紙邊緣水流下落的不穩定性,其次,三段注水,可以明確區分前中後段的風味殘留,調整萃取。悶蒸後每次增加水量,通常在滯留液即將下降至粉層面時注水,以小、中、大水流去做三段萃取,具體情況也要看豆粉狀態。



7.壓粉沖

萃取手法:每次注水後,利用粉錘或者小杯子在咖啡粉上做一次輕壓動作。目的是讓中央處的水流做一次輕微的加速萃取,杯子邊緣的水流撞擊濾杯邊緣的粉,以及提起杯子,倒抽時候的一個真空狀態(杯子底部通常都有一個凹陷位),令咖啡粉翻滾。



8.攪拌法

萃取手法:通常在悶蒸階段,進行一次十字攪拌,令水分充分接觸咖啡粉,增加芳香物質的釋出。之後做法各有不同,有的在一段注水後、二段注水後或三段注水後,其中一次做畫圓攪拌的動作,有的會用一刀流之後攪拌,也有的會三段都做攪拌。只要控制得當,各種方式都可以。



9.點注法

萃取手法:多數用於法蘭絨,利用短促的水珠滴落的方式以及調整法蘭絨濾網的角度,去進行濕粉悶蒸以及萃取,通常是不分段的,結合法蘭絨可以調整角度的多變性,和萃取手沖的方式,通常萃取時間5~10分鐘不等。





結論: 無論流派,都是為了回歸人本的價值!

水柱的高度、流速和律動三大要素以外,事實上 水溫才是影響手沖的關鍵因素。

而且手沖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從來就沒有標準,咖啡師可以創造變異因素發展出咖啡的獨特風味訴求新發現影響粉迷領潮流。



手沖咖啡九大流派大觀   https://youtu.be/chsRuhYYosY


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

金屬保溫杯外帶咖啡風味會變化?

有些咖啡愛好者每天都在家中冲煮咖啡、而大都是直接倒在瓷器杯飲用。 但是沒喝完、趕著外出,而且不想買外面的咖啡 , 就裝在保溫杯帶出門去了,是不?
之後、喝起來味道變了,跟裝在瓷器杯的味道不一樣...
不知道是杯子的問題, 還是怎麼了?

#不鏽鋼保溫瓶的好像變難喝了!

大家都有用過「不鏽鋼保溫瓶」外帶過咖啡吧!好像變難喝了,是不是?
為什麼?
因為、金屬容器裝液體會切斷芳香物質的分子鏈、所以咖啡的味道受到影響
這是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保溫的功能
如果保溫的不適當溫度過久,咖啡會形成比較刺激的檸檬酸,這也會影響風味!

說白一點其實是
咖啡放久了都會更酸一點
變酸的一部份原因是降溫了之後,我們的舌頭感官比較察覺到酸澀味。

另、
一部份則是因為咖啡裡含有各種酸──奎寧酸、綠原酸、檸檬酸、單寧酸等酸性物質,而這些酸是會氧化的。

尤其是以單寧酸為首,氧化之後會由澀轉酸,這是咖啡放久了會變得更酸的主因──而保溫其實就相當於低溫加熱,顯然更加速了這個變化。
你可驗證一下,把沖好的咖啡立即用蒸氣再加熱一次,得到的結果應該是「對、一樣難喝」!

所以、知道咖啡館為什麼多半是提供瓷器咖啡杯或者是玻璃材質的杯子了! 那麼、外帶保溫杯如果是玻璃,當然是最好的~~
試試吧!